“如果没有市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我哥哥可能早已离开人世。”1月7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车祸患者康复出院,患者家属对市人民医院高超的诊疗技术和医者仁心满心感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做的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脊柱双段骨折脱位手术治疗填补了我市相关高难度手术空白,为打造沧州东部医疗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迎难而上 收治危重病人
2021年11月11日,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名为吴洪树,是齐家务镇齐北村的一名59岁孤寡老人,平日里由兄弟姊妹轮流照料,是村上的建档立卡户。11月5日,吴洪树被车撞伤,出现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活动受限的情况,6日,经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沧州三级医院进行救治,拟手术治疗,但患者麻醉前出现贫血、呼吸困难等休克状态,医院遂放弃手术,将其转入ICU进行抢救。鉴于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理想且费用过高,吴洪树家属决定转院回黄骅。
11月11日下午1点左右,吴洪树转入我市人民医院。经完善的检查,初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体骨折(无明显移位)、腰椎体骨折脱位、创伤性血胸(引流术后)、呼吸衰竭、肺气肿合并肺大泡、肾挫伤、腹膜后血肿、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肺感染,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接诊后,市人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ICU、骨科、胸外科、呼吸科、心内科、康复科以及相关辅助科室组成专家组,经研讨,决定先将患者收入ICU病房,同时,相关科室医师全程跟进,从患者补液、体位摆放至饮食、翻身、二便等生活细节,每一步均制定详细方案,责任到人,确保患者生命体征逐步稳定。
科技支持 助患者脱险
2021年11月12日上午9点43分,吴洪树转入骨一科病房,生命体征逐步稳定后医生开始确定手术方案。由于病人特殊,如两处骨折同期手术,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经相关科室专家反复研讨,拟分次进行手术。
为了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脊柱团队积极联系上级科研单位,经沟通,为患者制作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全脊柱3D打印模型。手术前,手术室麻醉师以及护理人员依据实体模型,详细制定了相关手术方案和体位摆放细则,有效避免了术中脊髓的震荡损伤。
12月6日和17日由副院长辛海松、骨一科业务主任陈连锁主刀的手术顺利进行,两次手术共计11个小时。
手术中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超声骨刀减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依据ERAS理念(促进术后恢复理念),由护理康复团队积极跟进围手术期康复锻炼。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吴洪树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在支具保护下可以自行下地行走,于2022年1月7日康复出院。“我二哥目前恢复情况很好,我现在心情特别激动,感谢市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悉心照顾。”吴洪树的弟弟吴洪强说道。
减少费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考虑到吴洪树家庭条件困难,市人民医院为吴洪树量身制定了治疗方案:术前,多学科高效协作,由市医院自费进行全脊柱3D模型打印,为手术做足准备;术中,应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手术技术,既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相应费用,又减少负损伤消费,同时,以自体骨代替人工骨和椎间融合器,减少内置物耗材费用;术后,ERAS跟进,加快康复进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的医治费用,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消费压力。
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西斌向记者介绍,此次手术治疗技术为沧州区域内率先开展,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实力和技术创新精神,践行了“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的价值观。下一步,市医院将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高标准打造沧州东部的医疗中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医疗健康保障。
来源:黄骅市融媒体中心
疫情期间来院就诊、住院特别提示
●佩戴口罩、扫码测温进入院区。
●保持一米距离,防止拥挤。
●诊室内一人一诊,防止交叉感染。
●住院患者陪护限1人,出入佩戴口罩。
●住院患者及陪护按规定测核酸。
●住院患者除陪护外,禁止其他亲朋探视。